心與法融 by Michael Luu

做為都市裡的上班一族,如果不碰到突發的事情, 每天的生活就是機械化地重復, 重復, 再重復. 生活變得沉悶, 每天彷彿只在等待着假日的來臨. 假日過後,又是下一個假日的期待.
學佛之後,要如何把上師的教導用在生活裡呢? 每天仍然照常地生活, 但是却不如以前認為的那樣沉悶. 每天從早上起床,洗涮,早餐, 開車,上班... 到晚上睡覺都是修心的時候. 每分每秒都是千變萬化的挑戰.隨時都會碰到不同的人與事, 內心就會隨着外境而起反應. 在這些反應裡有沒有貪瞋癡的存在呢? 還記得以慈悲心待人嗎?這樣檢討才發覺自己還不能够把佛法融在白天的生活裡,更不用說在睡覺做夢的時候. 當然在心平氣和時也能够看好自己的心, 可是每當遇到忽然而來的事情就會把佛法忘掉. 例如在街頭突然碰到一個衣衫破爛的人,剎那間自己的分別心就起來了, 就把慈悲心掉了. 在種種事情上也會不知不覺地先考慮自己.我常常在想, 如果突然間自己受到了傷害, 我心裡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麽?看到富有或者比我好的人, 我的心態是怎樣? 在塞車趕時間的時候,我還會讓路給別人嗎? 看到美女, 我會生起讚嘆心或者貪心?這些在無形中生起的習氣都是我必須改進的地方.縱然在修法的時候, 礼拜, 供養,唸經, 布施, 持戒,忍辱等等, 都不只是靠表面的行動,而自己的內心也要如此而行. 所以隨時隨地都成了自己練習佛法与考驗的時刻. 這樣看來,我的成績單全是不及格的, 唉...!
上師常說學佛要心與法融. 學到的佛法如果不用在日常生活裡, 那麼佛法歸佛法,自己還是舊的自己. 佛是医生, 佛法是良药,自己是病人(貪瞋癡的病).如果病人不肯服药,那麼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束手無策了. 我的心就如一條由自己親手編織的繩子,從無盡長的過去延伸到現在. 而現在還在繼續編織, 把它不斷地延伸到將來. 這條繩子是黑黑的, 因為過去自己用黑色的線來織.如果現在不慢慢改用白色的線, 那麼它就永遠是黑的.
我習慣把想到的東西寫下來,因為是想到却還沒辦得到的, 記下來給自己一個警惕. 一生人,如果只是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 或者正確地說,是依照習氣所喜歡的方式來渡過此生,那麼來生就很危險了.來生 不一定如今生那麼幸運做個人, 也未必如今生那麼幸運地有個安定的生活. 那麼在因果的定律之下, 我能够改變什麼呢? 可以改變, 就是依照佛法來改變自己的心, 來提升自己. 命運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不是別人給的, 是自己造的. 所以不必怨天尤人, 也不必心灰意冷, 就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 編織自己的幸福快樂.
以上是在風平浪靜裡寫的, 希望在波濤洶湧的時候, 我還會記得拿來看看.
學佛之後,要如何把上師的教導用在生活裡呢? 每天仍然照常地生活, 但是却不如以前認為的那樣沉悶. 每天從早上起床,洗涮,早餐, 開車,上班... 到晚上睡覺都是修心的時候. 每分每秒都是千變萬化的挑戰.隨時都會碰到不同的人與事, 內心就會隨着外境而起反應. 在這些反應裡有沒有貪瞋癡的存在呢? 還記得以慈悲心待人嗎?這樣檢討才發覺自己還不能够把佛法融在白天的生活裡,更不用說在睡覺做夢的時候. 當然在心平氣和時也能够看好自己的心, 可是每當遇到忽然而來的事情就會把佛法忘掉. 例如在街頭突然碰到一個衣衫破爛的人,剎那間自己的分別心就起來了, 就把慈悲心掉了. 在種種事情上也會不知不覺地先考慮自己.我常常在想, 如果突然間自己受到了傷害, 我心裡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麽?看到富有或者比我好的人, 我的心態是怎樣? 在塞車趕時間的時候,我還會讓路給別人嗎? 看到美女, 我會生起讚嘆心或者貪心?這些在無形中生起的習氣都是我必須改進的地方.縱然在修法的時候, 礼拜, 供養,唸經, 布施, 持戒,忍辱等等, 都不只是靠表面的行動,而自己的內心也要如此而行. 所以隨時隨地都成了自己練習佛法与考驗的時刻. 這樣看來,我的成績單全是不及格的, 唉...!
上師常說學佛要心與法融. 學到的佛法如果不用在日常生活裡, 那麼佛法歸佛法,自己還是舊的自己. 佛是医生, 佛法是良药,自己是病人(貪瞋癡的病).如果病人不肯服药,那麼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束手無策了. 我的心就如一條由自己親手編織的繩子,從無盡長的過去延伸到現在. 而現在還在繼續編織, 把它不斷地延伸到將來. 這條繩子是黑黑的, 因為過去自己用黑色的線來織.如果現在不慢慢改用白色的線, 那麼它就永遠是黑的.
我習慣把想到的東西寫下來,因為是想到却還沒辦得到的, 記下來給自己一個警惕. 一生人,如果只是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 或者正確地說,是依照習氣所喜歡的方式來渡過此生,那麼來生就很危險了.來生 不一定如今生那麼幸運做個人, 也未必如今生那麼幸運地有個安定的生活. 那麼在因果的定律之下, 我能够改變什麼呢? 可以改變, 就是依照佛法來改變自己的心, 來提升自己. 命運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不是別人給的, 是自己造的. 所以不必怨天尤人, 也不必心灰意冷, 就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 編織自己的幸福快樂.
以上是在風平浪靜裡寫的, 希望在波濤洶湧的時候, 我還會記得拿來看看.
自我檢討心中的善與惡

我們常聽說: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這句話幾乎己經深入我們的心中. 那麼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此問題可不容易回答. 從世間的觀念來說, 幫助他人的行為就是善, 傷害他人的行為就是惡. 可是如果一個人做出利益某群人的事,但是事却傷害到另外一些人, 那麼應該算是善, 或是惡呢? 又或者幫助一個人得到現在的快樂, 而令他將來承受痛苦, 那個應該算是善, 或是惡呢? 所以我覺得世間善惡的觀念是不徹底的,是相對的, 或者是不正確的.
如果從佛教因果輪廻的觀点來看, 為了一切具心(衆生) 能够脫離輪廻痛苦而做的種種事就是善, 而自私自利的行為是惡. 我們從無始以來經過許許多多的生死, 無間斷地感受着六道輪廻的痛苦. 所以要真正利益別人的, 就是幫助他脫離輪廻的痛苦, 得到真正永恆的快樂.現代人類的科技,資訊,交通等等都很發達. 人類社會也隨着變得更複雜了. 很多事情都不能够從表面上看得清楚. 很多時候想做一件好事, 結果却害了別人. 一句善意的話却被聽者誤為惡意. 人與人之間難以真心相待. 在此混亂的末法時代裏,如何去分辨善與惡呢? 我想只能够依着佛的教導, 以經典,戒律做跟據, 用自己的智慧去辦別了. “持珍愛己乃諸衰敗門, 持珍愛諸母則諸功德基” 事事都為了自己, 就是走向痛苦墮落之門. 而視一切具心如同母親般愛護, 就是一切善業功德的基礎.
我們凡人的智慧與能力都很有限. 要幫助別人, 讓他真正受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要幫助別人脫離輪廻的痛苦就更難. 首先就必須修好自己, 才有能力去助人. 我們的心念是一切行為的主導者. 一切善與惡就從我們的念頭開始. 所以學佛者就要以修心為先. 用皈依,發願,禮拜,供養,懺悔等來調服自己的心.讀經聽課來增長自己的智慧. 時常觀察內心, 不要讓那些貪念,吝嗇,妒嫉,慎恨,計較,自私,懶惰等等的壞習氣生起. 培養自己的善念, 精進而付於行動. 在順境裹, 自己的心容易住在善裹. 但是遇到逆境時,自私自利的習氣就會使我們在不知不覺裏生起了惡念. 所以隨時隨刻都要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 這個可不容易做到啊!我們的心念在剎那剎那間不斷地生滅, 隨着因緣環境而改變. 雖然在不斷地變化, 這些念頭却給我們種下了習氣, 而使我們不停地在輪廻裏打轉.所以觀心很重要.內心深處的一舉一動都要清楚知道. 在還沒有學佛之前, 自己為了生活而做的種種事情, 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而學佛以後, 除了為了自己以外,還要更深一層地考慮, 自己所做的一切, 對周圍的人以及環境有什麼樣的影響.
自己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會傷害到別人嗎? 尤其是我們做每件事情在後面的那個動機, 是為了別人好?或者只是為了自己? 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或者只是為了少數自己喜愛的人? 即使在做一件好事裏,如果自己的內心還有一絲絲的貪念, 就算只是貪着別人的一句讚許; 或者內心裏還存在一点点分別心,對某某人看不順眼; 或者覺得自己還算有一点本事的傲慢心, 這些很微細的念頭都會給自己種下了惡的種子.
自我檢討到此才發覺, 原來我做了如此多的惡業. 在每天廿四個小時, 八萬六千四百秒裏, 我所生起的善念只是寥寥可數, 而所生起的惡念却是堆積如山. 原來我的學佛路還有那麼長遠啊!... 但是不要緊, 我算是個鈍根的材料, 鈍根就有鈍根的做法,就是 “咬住不放”. 抓緊這個方向, 堅持下去. 別人一年的路程, 我要走上十年也不要緊, 只要不放棄. 以我的程度來理解善與惡可能有不足或錯誤之處, 希望各位於以糾正及補充. 惡念是痛苦的根源, 善念是快樂的泉源. 願一切具心都能够離苦得樂,
吉祥如意!
如果從佛教因果輪廻的觀点來看, 為了一切具心(衆生) 能够脫離輪廻痛苦而做的種種事就是善, 而自私自利的行為是惡. 我們從無始以來經過許許多多的生死, 無間斷地感受着六道輪廻的痛苦. 所以要真正利益別人的, 就是幫助他脫離輪廻的痛苦, 得到真正永恆的快樂.現代人類的科技,資訊,交通等等都很發達. 人類社會也隨着變得更複雜了. 很多事情都不能够從表面上看得清楚. 很多時候想做一件好事, 結果却害了別人. 一句善意的話却被聽者誤為惡意. 人與人之間難以真心相待. 在此混亂的末法時代裏,如何去分辨善與惡呢? 我想只能够依着佛的教導, 以經典,戒律做跟據, 用自己的智慧去辦別了. “持珍愛己乃諸衰敗門, 持珍愛諸母則諸功德基” 事事都為了自己, 就是走向痛苦墮落之門. 而視一切具心如同母親般愛護, 就是一切善業功德的基礎.
我們凡人的智慧與能力都很有限. 要幫助別人, 讓他真正受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要幫助別人脫離輪廻的痛苦就更難. 首先就必須修好自己, 才有能力去助人. 我們的心念是一切行為的主導者. 一切善與惡就從我們的念頭開始. 所以學佛者就要以修心為先. 用皈依,發願,禮拜,供養,懺悔等來調服自己的心.讀經聽課來增長自己的智慧. 時常觀察內心, 不要讓那些貪念,吝嗇,妒嫉,慎恨,計較,自私,懶惰等等的壞習氣生起. 培養自己的善念, 精進而付於行動. 在順境裹, 自己的心容易住在善裹. 但是遇到逆境時,自私自利的習氣就會使我們在不知不覺裏生起了惡念. 所以隨時隨刻都要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 這個可不容易做到啊!我們的心念在剎那剎那間不斷地生滅, 隨着因緣環境而改變. 雖然在不斷地變化, 這些念頭却給我們種下了習氣, 而使我們不停地在輪廻裏打轉.所以觀心很重要.內心深處的一舉一動都要清楚知道. 在還沒有學佛之前, 自己為了生活而做的種種事情, 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而學佛以後, 除了為了自己以外,還要更深一層地考慮, 自己所做的一切, 對周圍的人以及環境有什麼樣的影響.
自己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會傷害到別人嗎? 尤其是我們做每件事情在後面的那個動機, 是為了別人好?或者只是為了自己? 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或者只是為了少數自己喜愛的人? 即使在做一件好事裏,如果自己的內心還有一絲絲的貪念, 就算只是貪着別人的一句讚許; 或者內心裏還存在一点点分別心,對某某人看不順眼; 或者覺得自己還算有一点本事的傲慢心, 這些很微細的念頭都會給自己種下了惡的種子.
自我檢討到此才發覺, 原來我做了如此多的惡業. 在每天廿四個小時, 八萬六千四百秒裏, 我所生起的善念只是寥寥可數, 而所生起的惡念却是堆積如山. 原來我的學佛路還有那麼長遠啊!... 但是不要緊, 我算是個鈍根的材料, 鈍根就有鈍根的做法,就是 “咬住不放”. 抓緊這個方向, 堅持下去. 別人一年的路程, 我要走上十年也不要緊, 只要不放棄. 以我的程度來理解善與惡可能有不足或錯誤之處, 希望各位於以糾正及補充. 惡念是痛苦的根源, 善念是快樂的泉源. 願一切具心都能够離苦得樂,
吉祥如意!
談心時候: 念死? 念無常?

我們常常說“世事無常”“人生無常”,可是我們內心是真的如此想嗎?
我想未必如此. 我們還會期待這個周末的PARTY. 我們還會期待某月去 VACATION. 我們還會期待賺够錢買房子.我們還會期待結婚, 生小孩, 小孩子長大成人... 其實我們的確相信世事不會永久存在,只不過認為無常是將來的事, 而不是現在. 所以當無常忽然到來的時候, 就會感到痛苦悲傷.
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承受不了忽然而來的改變, 無論是身內或者身外的. 認識無常, 知道世上的一切都在隨時地改變, 這樣我們才不會太執着於失去的東西. 一切事物都依着成住壞空的原則而變化. 而且是迅速不停的變化, 就如烟花一樣地剎那閃亮, 而留在我們腦海裡的, 只不過是它那一瞬間燦爛的影像. 比如一隻金黄的烤鴨,經過口腔, 胃腸之後就變成了一堆排物, 而留在腦海裡的却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一曲优美的歌声, 一陣迷人的香氣也是瞬間消失, 却長留在腦子裡盤旋. 所有的事物都在剎那剎那間不停地變化. 其變化可能太微細了,所以我們以為它是固定不變的. 就如我們的身体也在不停的新陳代謝, 細胞不斷地生滅, 身体狀况不斷地改變. 乃至世上的一切人,事,物都在分秒裡變化, 都依着成住壞空的規律. 所以有形成就必定會毁壞, 有聚就有散, 有升就有降,有得就有失, 有生就有死...而這個週期的長短不是我們凡人所能知道的. 所以無常隨時會出現, 死亡隨時會到來. 如果明白無常的道理, 當遇到時就不會太難接受了.
常常掛念死亡與無常, 是否就要“萬念俱灰”? 或者天天在恐懼裡生活?
掛念無常是為了使自己放開執着, 提醒自己隨時會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好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 也提醒自己人生難得,要趕快修學. 我們終究是個凡夫,能力有限, 雖然明白無常的道理, 却因自己的習氣, 而未能立刻放開世間的一切, 當死亡來臨也會害怕痛苦. 所以我們必須找個有力量的依靠,帶領我們走出痛苦輪廻. 皈依上師,佛,法,僧三宝, 隨時把上師, 本尊, 三宝掛在心頭,讓自己堅定地相信上師, 三宝必能帶領我.能够常掛念上師宝, 自己的身語意自然向善, 這樣隨時隨地都是修行. 這樣在自己眼裡,世界不再變得灰暗. 在生滅的世界裡, 生生不息, 鳥語花香, 處處彩虹, 自己更能欣賞珍惜眼前的一切. 這個珍惜不是執愛, 而是感恩.感恩今生得此人身, 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 而好好去利用. 這裡不會有杞人憂天, 也不再有怨天尤人. 無論是晴天或雨天, 白天或黑夜, 心中三宝就是自己的太陽.快樂與痛苦, 樂觀與悲觀,只在一念之差. 所以我要努力掃塵, 把過去累積的壞習氣去除, 不要給貪瞋癡的塵埃遮蔽了心中太陽.
我想未必如此. 我們還會期待這個周末的PARTY. 我們還會期待某月去 VACATION. 我們還會期待賺够錢買房子.我們還會期待結婚, 生小孩, 小孩子長大成人... 其實我們的確相信世事不會永久存在,只不過認為無常是將來的事, 而不是現在. 所以當無常忽然到來的時候, 就會感到痛苦悲傷.
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承受不了忽然而來的改變, 無論是身內或者身外的. 認識無常, 知道世上的一切都在隨時地改變, 這樣我們才不會太執着於失去的東西. 一切事物都依着成住壞空的原則而變化. 而且是迅速不停的變化, 就如烟花一樣地剎那閃亮, 而留在我們腦海裡的, 只不過是它那一瞬間燦爛的影像. 比如一隻金黄的烤鴨,經過口腔, 胃腸之後就變成了一堆排物, 而留在腦海裡的却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一曲优美的歌声, 一陣迷人的香氣也是瞬間消失, 却長留在腦子裡盤旋. 所有的事物都在剎那剎那間不停地變化. 其變化可能太微細了,所以我們以為它是固定不變的. 就如我們的身体也在不停的新陳代謝, 細胞不斷地生滅, 身体狀况不斷地改變. 乃至世上的一切人,事,物都在分秒裡變化, 都依着成住壞空的規律. 所以有形成就必定會毁壞, 有聚就有散, 有升就有降,有得就有失, 有生就有死...而這個週期的長短不是我們凡人所能知道的. 所以無常隨時會出現, 死亡隨時會到來. 如果明白無常的道理, 當遇到時就不會太難接受了.
常常掛念死亡與無常, 是否就要“萬念俱灰”? 或者天天在恐懼裡生活?
掛念無常是為了使自己放開執着, 提醒自己隨時會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好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 也提醒自己人生難得,要趕快修學. 我們終究是個凡夫,能力有限, 雖然明白無常的道理, 却因自己的習氣, 而未能立刻放開世間的一切, 當死亡來臨也會害怕痛苦. 所以我們必須找個有力量的依靠,帶領我們走出痛苦輪廻. 皈依上師,佛,法,僧三宝, 隨時把上師, 本尊, 三宝掛在心頭,讓自己堅定地相信上師, 三宝必能帶領我.能够常掛念上師宝, 自己的身語意自然向善, 這樣隨時隨地都是修行. 這樣在自己眼裡,世界不再變得灰暗. 在生滅的世界裡, 生生不息, 鳥語花香, 處處彩虹, 自己更能欣賞珍惜眼前的一切. 這個珍惜不是執愛, 而是感恩.感恩今生得此人身, 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 而好好去利用. 這裡不會有杞人憂天, 也不再有怨天尤人. 無論是晴天或雨天, 白天或黑夜, 心中三宝就是自己的太陽.快樂與痛苦, 樂觀與悲觀,只在一念之差. 所以我要努力掃塵, 把過去累積的壞習氣去除, 不要給貪瞋癡的塵埃遮蔽了心中太陽.